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海外网>>荷兰>>聚焦荷兰>>财经展会>> 正文

欧洲时报:中欧关系“不惑”之后何去何从

2015-05-08 14:55:09|来源:中国新闻网|字号:

1.jpg

资料图:2月18日,“中华风韵”之《逐梦天涯》舞剧在布鲁塞尔国家剧院闪亮登场,正式开启了“欢乐春节”文化品牌活动走进欧盟和比利时之旅,也拉开了中欧建交40周年在欧洲系列庆祝活动的序幕。


中新网5月7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7日评论称,从1975年5月6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至今,中欧关系已经走过整整40年的历程。中国传统文化讲“四十不惑”,回顾中欧关系这40年,虽历经起伏,但总体向好,也越来越有“不惑”的味道。良好的外交关系从来都是着眼长远,从这个角度看,“不惑”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恐怕是中欧在纪念建交40周年时不能回避的话题。

文章摘编如下:

人生的“不惑”多缘于经历和阅历,外交关系的“不惑”却需要更多的构成因素。具体到中欧关系,政治上,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及其引领的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扩大了双方共识;经贸上,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人文交流上,双方每年超过数百万人次的人员往来,促进了交融;国际事务中,中欧能够保持对话与协调,共同推动多边主义,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

经过彼此努力,中欧关系已经连续登上合作伙伴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三个台阶,这算是对中欧关系“四十不惑”的概括,但良好的外交关系从来都是着眼长远,从这个角度看,“不惑”之后又该何去何从,恐怕是中欧在纪念建交40周年时不能回避的话题。

透过中欧元首的贺电,也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习近平发给欧盟理事会主席图斯克、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的贺电中说,中欧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符合双方人民利益,也将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贺电中提到的建设中欧四大伙伴关系,是2014年3月习近平作为国家元首首次访问欧盟总部时,双方共同确定的。虽然只有四个词汇,却切中了中欧关系的“脉搏”。

建设中欧和平伙伴关系的意义不必多言。如果双方是一种对抗态势,那一切都是空谈,特别是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当下,中欧双方能否视对方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积极力量,能否就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沟通、尊重彼此重大关切,不仅影响双边关系的进程,还会左右世界格局的调整。

中欧都处在发展与改革的关键时期。当前的欧洲,在多个方面经受考验,不仅要应对债务危机,极端思潮带来的压力也不小,还面临着稳定周边、内部安全等艰巨挑战,中国作为欧盟的重要经贸和战略伙伴,是后者要实现上述政策目标的重要外部助力。

同样,中国正在推进的全面深化改革,也需要来自欧盟的战略合作与支持,无论是“一带一路”努力对接欧亚经济圈,还是“亚投行”广泛吸纳欧洲成员,都是明显的佐证。

由此不难看出,中欧的现实利益及自身发展决定了双方需要在促进增长、实施改革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对接,互相为对方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特别是中欧经济发展阶段不同、资源禀赋不同,互补性强,更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关系,妥善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虽然近年来中欧合作硕果不断,但欧洲社会对当代中国了解不多,对中国印象刻板化,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心态矛盾。

中欧政治制度不同、文化传统各异,这就更需要双方加强交流,遇问题多换位思考,做到求同存异,不将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人,在欧洲和中国的发展比较中,双方应多阐释彼此文明的共通之处,制度创新的相似之处,多讲各自道路与模式对世界的正溢出效应。

40年前,美苏冷战,中欧选择建立外交关系。好似秉持了这种“困难之时相向而行”的初衷,40年来每遇格局变迁,中欧大都选择合作应对,中欧关系也在共度危机的过程中不断成长,如今又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不惑”之后何去何从?和平、增长、改革、文明,无疑将引领接下来的中欧合作。


(责编:谢佳玮)

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分享到唐人街BBS

中欧关系,欧洲,

猜你喜欢

一周排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