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京反映难民问题的国际纪录片节由中国小伙执导

2017-11-21 09:23:2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11月21日电 采访纪录片和执导的导演,往往陷入两难:一是纪录片中的故事很真实很感人很震撼,难免被故事牵着走,投入了;另一方面,我这次的目的是要采访导演,采访制作片子的人,因此,不得不先把纪录片的内容放在一边。

《芳舟》,作为入选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IDFA的片子,昨晚在阿姆斯特丹伦勃朗广场的一个电影院中展映,导演、制作团队和中荷观众见了面。

《芳舟》,名字取得好!这是一出讲述两年多前欧洲难民危机的片子,特别讲述的是希腊一群华人义工尽自己绵薄之力,救助渡海而来在希腊上岸的男女老少的故事。当两年前一名叙利亚小难民遗体被冲上希腊的岸上的时候,那照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多大的冲击力啊!不过,我们在影片中没有这样的场面。虽然露宿街头的难民悲惨生活被展示,但是,看到的是一群华人义工,如何给他们一艘安全的“诺亚方舟”,而不是在海中翻沉的船只。这个团队,领头人是一位陈姓的女性,一位希腊的华商,因此,这是带着女性符号的“芳舟”,洒满人间之爱的芬芳的舟楫。

导演王申,一名现年26岁的北京电影学院的毕业生;他的父亲是官媒的记者王玉国。我们都是老朋友了,王申,比前几年看上去更加成熟了,下巴长出了帅气的小胡子。

片子是从400个小时的拍摄材料中剪辑出来的,浓缩成1个半小时的纪录片。作为纪录片,够长的了,传统印象中是数十分钟。

由于可挑选的素材较多,因此,片子剪接非常流畅,有很多作为电影点睛之笔,不经意而又令人叫绝的镜头。虽然近年看纪录片较少,但是,我诧异于王申这样一位中国大陆的毕业生,拍出了这样西方化的纪实流的纪录片,并没有摆拍,没有大陆片子的“匠气”,并不“直奔主题”。

剪接是我和团队共同完成的,制片赵佳女士这个西方的团队很棒,水平很高。看得出吧,甚至没有我老爸那种‘央视片子’的痕迹。”王申笑说。他坦然承认,在跟赵佳带来的这个荷兰团队的合作,自己也很有收获。

很多镜头很绝妙?“是的,这需要我们跟拍,已经跟了一年多了。”

片子在不经意的叙说中,触及了难民问题、社会问题以及海外华人生活等多个侧面。每一个镜头,都是经过精心挑选而巧妙剪接的,每一段镜头,都有不同的主题。除了难民救助的镜头,我们看到了海外华人社会的生活情状,那些司空见惯的侨界的场面,看到组织一项行动的艰难,看到国际义工队伍中对华人的偏见,等等。

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很早对移民和难民问题感兴趣的王申,捕捉了这个甚至西方社会尚没有认真关注的题目,至于什么主题,似乎没有一个甚至数个主题,而是一道生活流、纪实流,生活是什么样子,片子就是什么样。在难民问题的背景中,这些华人义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醉酒狂歌,他们的欢悦,他们的沮丧,他们的矛盾,他们的冲突。

当天晚上,中国驻荷大使馆文化处的主任杨晓龙,也到现场观看了片子,他觉得不错,《芳舟》选择了一个好的题材,能够为西方精英阶层认可和接受,艺术上达到一定的水准,甚至他相信也能到中国大陆放映,是为中国官方和民间所接受的。这在中国人拍摄的纪录片是很少有的。

我跟杨晓龙讨论了一下,觉得可能剪掉一点点片段,中国的审查是不成问题的。因为,反映的是西方的难民潮,但是,中国也曾接收过印支难民,虽然是华裔的难民。他们这些义工的动机?片中人很多话值得回味。“自己做生意,赚了钱,应该回馈社会。”“想到当初自己也就这样走过来了,也得到别人的帮助,现在应该帮助别人。”

据我所知,这是目前两年前的难民危机以来的唯一的一部反应中国人人道精神的片子,难得!

今后呢?王申目前以自由职业导演的身份存在,国内外两边跑,相信随着其阅历见闻和经验的丰富,会拍出更多的好片子。(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一网荷兰)

责编:许雪、朱剑宇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