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20 09:47:00|来源:新华网|字号:
高罗佩以狄仁杰为主角的第一部小说《铜钟案》面向的是中国和日本的读者,但却没有受到中国和日本出版商的青睐,最终还是荷兰和英国的出版商看中了他的作品,开始陆续出版并在西方国家一炮而红,高罗佩也成为名满世界的侦探小说家。
从在重庆与狄仁杰结缘直到离世的20余年时间里,这位西方汉学大家和这位中国唐代神探再也没有分开过,陆续创作了《迷宫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湖中案》等十几部中短篇小说,最终构成了“狄仁杰系列大全”。直到病情恶化的前夜,他还支撑病体,完成了《狄公案》其中《黑狐狸》一案的写作。
《狄公案》这部鸿篇巨制有130万字,被翻译成23种语言,发行100多万册,狄仁杰成为风靡西方的“中国的福尔摩斯”。
在数十年时间里,《狄公案》不仅是荷兰外交官的必读书目,美国国务院甚至也曾规定,调到中国工作的外交官们,都必须阅读高罗佩的这本小说,因为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人的生活背景,甚至连中国人读起来都觉得不像是外国人所写。这本书后来还成为了美国芝加哥大学学生的必读书目之一。
狄仁杰被高罗佩写活了,活到不断有人续写,现在海外华裔作家和法国作家仍然在续写狄公的故事,让狄仁杰以另外一种形式继续活下去。
沧浪万里长
11月17日20:35,电视纪录片《沧浪万里长》在重庆卫视播出。纪录片讲述了70年来,曾在战时重庆生活过的中荷两国的外交官们传奇的人生故事。片名即取自高罗佩送给友人徐文镜的一首诗:
漫逐浮云到此乡,故人邂逅得传觞。
巴渝旧事君应忆,潭水深情我未忘。
宦绩敢云希陆贾,游踪聊喜继玄奘。
匆匆聚首匆匆别,更泛沧浪万里长。
高罗佩的重庆印象
充满了欢乐活力的城市
虽然在自己的作品中,高罗佩甚少提到自己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重庆,但在他尚未出版的自传稿里,这座城市却屡屡被提及。
你知道在高罗佩眼中,在日机连年轰炸下的重庆是什么样的吗?
“重庆是一座灰蒙蒙的城市,因为日本空军把它炸平了几次,到处是破烂房屋,但它依然充满欢乐。来自各地的中外人士,因为共同的苦难和危险走到这里。”高罗佩在自传里写道,在重庆度过的岁月,对他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高罗佩说,来自中国所有重大文化中心的最优秀的学者和艺术家都聚集在重庆,当时没有其他娱乐,他放松自己的主要活动是每天的茶话会,以及就中国文化中任何想象得到的话题进行没完没了地交谈。
在高罗佩的好友,比利时外交官罗伯特·罗特希尔德的笔下,重庆城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许多小巷非常狭窄,两个人并肩通过都很困难。在小巷里,人群川流不息,熙熙攘攘,拥挤不堪,这些人都很贫穷,但也很快乐。半裸的孩子们要么一起玩耍,要么打群架。还有鬃毛近乎黑色的猪(如因为能够抓老鼠而受欢迎的猫一样很受人们的喜爱,在街上,这些猪都用绳子拴住了)、从来不叫的狗、瘦得快死了的鸡,它们都在排水沟里的垃圾中觅食。”
“还有无数苦力,他们穿着棉布短裤,汗流浃背,头部缠绕着一块肮脏的头巾,他们慢跑着(常常是唱着歌或者哼着歌),肩膀上的扁担挑着沉重的货物。”
“夜幕降临时,数以千计的蜡烛和油灯在黑暗中闪烁。深夜开门迎客的小商店里,也提供着微弱的光亮。到处都能闻到刺鼻的味道,它是由农民集市上的货品、寺庙的香火和潮湿腐烂的物体发出的气味构成的混合体。每当我在那儿散步时,我必定想起维克多·雨果写的小说里描述的中世纪巴黎的小街道。”
而就是在这个随时充满着坚强和欢乐的中国城市里,高罗佩开启了自己人生许多重要阶段,《狄公案》只是他在重庆开启的一项人生大幕而已,在这座城市里,高罗佩还完成了自己人生中重要阶段的转变,为这座城市留下了至今仍在产生影响的艺术机构。
高罗佩 侦探文学 神探狄仁杰 狄公案 书房 武则天四大奇案 天风琴社 shih-fang 古琴 外交官